扫码并关注:

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智库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MPAcc快讯 > 正文

绘制学生心中的会计拼图

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刘峰教授

1494年,卢卡·帕乔利的《算术、几何、比与比例概要》问世;1924年,厦门大学会计学科诞生;2004年,设立厦门大学会计学系MPAcc中心,系首批全国MPAcc教育试点单位之一;2024年,恰逢厦门大学会计学科一百周年。会计,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突出地位,为经济实践重要工具,“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如何在日常教学中,帮助学生构建心中的会计拼图。结合会计学科历史,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百年系史,以及这些年在MPAcc的教学经历,以下为几点相关的教学心得。

一、历史视角,引入体系

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,只要有组织存在的地方,就必然有会计的身影。从庞大的国际性组织如联合国,到各国政府机构,再到不同规模的企业,会计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在寻求经济有效的信任工具过程中,人类社会先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会计。这充分说明会计在人类社会信任机制构建中的重要性。

在教学中,我深刻认识到会计学科历史所蕴含的深厚教学价值。在 MPAcc 教学中,以这些历史渊源为开端,初步构建学生心中的会计历史发展体系,让学生明白会计学科不仅仅是数字的罗列,更是贴近经济活动和具有现实意义的领域,进而激发学生对探索会计学科的兴趣。例如,引入“南海泡沫”等历史案例分析,让学生们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理解会计理论的应用;系统梳理会计学科的发展脉络,从古代的简单记账方法到现代复杂信息系统等。

二、注重实践,全面培养

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。为走出“象牙塔”,借助MPAcc课堂,我们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实务领域人员来校讲座。这些实务专家不仅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,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,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。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,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,还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。

同时,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结合实务进行讨论。在课堂上,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,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,提出解决方案。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,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会计理论,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例如,通过讨论会计准则的合理性和适用性,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建议。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,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突破,还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。

三、跨出学科,交叉融合

“内卷”逐渐成为学习和工作中的常态,如何从“内卷”转向“外卷”,为会计学习带来新的东西?我们倡导“他山之石”,引入其他学科,为会计教学带来新的活力。会计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,与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律等多个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为培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会计人才,在MPAcc教育过程中,我们积极推动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。

首先,鼓励学生在学习会计的同时,选修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律等相关课程。通过这些跨学科的学习,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和应用环境。同时,这种跨学科的融合,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,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。其次,在教学中邀请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,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。通过这些跨学科的交流,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,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,还能将这些新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,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。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,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,还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。


MPAcc教育中工作多年,在教书育人的同时,也不断反思学习,以上是一些从事MPAcc教育的感悟,希望同仁们能发掘更多适宜的教学方法,共同推动中国MPAcc教育的繁荣发展,培育优秀交叉会计人才。

刘峰教授

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财政部会计名家

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

《当代会计评论》执行主编

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

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届会计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

曾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

曾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理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